一、实践背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育人的重要论述和北师大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在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和北师大建校120周年之际,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引领我校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深刻了解国情、树立远大理想、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按照学校党委要求部署,结合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和我校工作实际,学校于2022年暑期面向全校学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2022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实践分为“青春喜迎二十大”追寻总书记脚步寻访行动、“铎声悠扬”乡村支教行动、“榜样力量”校友寻访行动、“十四五·我见证”国情调研行动、“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北京冬奥会遗产转化调研行动、“职业启航”就业现状调研行动、“资助育人”学生资助现状调研行动等多个版块,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年级,自由选择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共有240余支实践队通过立项。
二、实践开展情况
接到校团委通知后,法学院同学们积极响应,踊跃报名。经过院系审核与立项答辩,30支实践队顺利集结,覆盖“十四五·我见证”国情调研行动、“铎声悠扬”乡村支教行动、“青春喜迎二十大”追寻总书记脚步寻访行动等多个版块。在为期两个月的实践过程中,同学们立足时代需要、紧跟社会热点、发挥专业素养、弘扬钻研精神,依据实际防疫政策,运用实地走访、在线交流、资料检索等线上下相结合的方式,跨越北京、广西、四川、云南等多个省市,在基层治理、法治建设、红色精神、冬奥遗产、教育公平等话题中深耕厚植,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展现了法学院学子刻苦钻研、开拓进取的精神面貌和乐于奉献、心系祖国的意志品质。除一支实践队受防疫要求所限未能开展活动外,其余29支实践队全部顺利结项。
三、实践成果
本次暑期实践活动,开阔了各位同学的视野,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关注国计民生,锻炼了同学们获取信息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在最后的结项工作中,法学院29支队伍顺利结项,其中7支队伍获评a级。
四、实践队风采展示(部分)
1.居住权养老落实跟踪研究实践队
主题:“十四五·我见证”国情调研行动
结项成绩等级:a级
队员信息:8人,张泽田,曾兰媛,李瑜成,张丹,彭盈盈,李雨轩,韩雨馨,黄安琪(历史)
【队伍简介】
本次暑假实践调研聚焦于“社会性居住权”在养老领域的落实现状和困境解决对策。我们在实践中通过访谈、问卷和数据收集分析,发现了居住权普及率不高、政府落实居住权登记工作较为缓慢、“以房养老”开展不顺利、法院裁判设立居住权缺失、居住权判决执行难等问题。针对前述问题,我们同时采取了法律实证研究法和规范研究法,尽己所能提出具有社会实践意义的解决对策。在开展上述活动的同时,我们也进行了丰富的宣传活动,制作发布了六篇推送,开展了一次社区线上宣讲,制作了电子宣传册以供参考,发布了有趣的普法宣传视频,尝试了“大我青春”和社会实践故事征集等活动。宣传活动的开展,也使我们对民众真正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活动照片】
2.“后冬奥”时期志愿服务遗产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主题:“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北京冬奥会遗产转化调研行动
结项成绩等级:a
队员信息:10人,许梓蓼,谷明慧、刘蕙宁、李潇潇、汤佳冰、许林逸、李湘露、李昀真、张紫慧、陈渺渺
【队伍简介】
作为最为宝贵的奥运文化遗产之一,如何正确认识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遗产,探究冬奥志愿服务遗产的内涵与外延,并分析在盛会闭幕后,如何接续、发扬、丰富和转化冬奥志愿服务遗产,是团队研究的重点所在。本项目的实践特色可概括为“凝”“转”“推”,一是提炼内核,明确冬奥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加深对冬奥志愿服务精神的理解;二是强化品牌,结合品牌传播和行为激励等相关理论,提升冬奥志愿服务精神传承和发扬的质量和效果;三是搭建机制,整合高校冬奥志愿服务人力、智力等资源,探索并实现冬奥志愿服务精神的长效转化。
【活动照片】
3.赓续红色血脉——雷锋精神的时代境遇与弘扬路径研究
主题:“青春喜迎二十大”追寻总书记脚步寻访行动
结项成绩等级:a
队员信息:3人,聂一雄,计思多(教育),刘蕙宁
【活动照片】
4.以“微协商”机制助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基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及其他相似地方的调研
主题:“十四五·我见证”国情调研行动
结项成绩等级:a
队员信息:12人,张池,陶钧琛(外文),关长旭(历史),王实荻(社会),宋雨(历史),刘钊均(经管),陈灏馨,詹周达,马永骎(经管),封兆欣(教育),庞志豪(人智),王小宇(人智)
【队伍简介】
《以“微协商“机制助推构建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基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及其他相似地方的调研》项目聚焦于乡村基层治理中“微协商”机制的成就、实施与改善路径,促进“电子政务”与“微协商”结合推广。项目分为文献调研,问卷调查,追踪访谈,双轨平台设计四个部分,形成以下成果:(1)通过文献调研,以潞城镇为例,梳理展示微协商为乡村振兴助力的成就经验,从基层讲述中国社会变迁中基层治理的效能提升;面向全国,总结整理14个省市地区的微协商政策实施现状和优秀案例经验,形成综述表格一份、案例分析一份。(2)收取民众调查问卷共913份,获取当地基层治理现状民众认知的实证数据,包括参与形式、诉求种类、政策推行等5个维度,重点提出老年人的政策参与渠道问题和反馈诉求的程序繁琐问题。(3)追踪访谈9位受访人共计三轮,面向潞城镇居民、村民、网格员、政府工作人员等典型身份,探究认知和行为倾向;面向滁州市、西安市、安庆市等三地的四位基层政协工作人员与居民,了解当地问题与潞城镇的相似与区别。形成访谈记录一份并附访谈焦点总结表,以资源联合调动和回访机制欠缺为重点问题。(4)基于基层地方“微协商”制度线上反馈流程的模糊、附带性,服务于建议方案的落地,队伍设计完善舆情分析系统,形成微协商线上平台设计稿一份,赋能于电子政务 协商。
【活动照片】
5.新时期基层治理中村规民约的建设与重塑实证研究
主题:“十四五·我见证”国情调研行动
结项成绩等级:a
队员信息:5人,邓斯引,耿凌宇,鲍文珊,黄宇峤,胡媛媛
【队伍简介】
调研队关注到“新时代基层治理中村规民约的建设与重塑”问题并展开调研,期以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家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献力。本调研队由一名指导教师与五名法学院本科生组成,以文献分析法与访谈法作为重点调研方法,将北京地区线上访谈与湖南籍队员返家乡实地考察相结合,于暑假期间共走访8村及1县民政局,调研对象涉及村民、村干部和政府等三大主体。通过对各村村规民约文本内容与拟订逻辑,以及后续实施、审查和修改流程的分析,调研队了解到村规民约发挥的作用、与其他自治文本的联系及现存的问题。最后,调研队基于“十四五”规划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的规定,提出了新时代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上的优化建议以及村规民约法治化衔接的相关路径。
【活动照片】
五、结语
2022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落下帷幕,期待同学们以本次实践为契机,志存高远、扎根社会、不断进取,将所学运用于实际行动。也希望更多同学能投入到社会实践的队伍当中,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来源:法学院2022暑期社会实践队